pi-dal

pi-dal

All science is either physics or the stamp collecting.
twitter
github
bilibili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圖文精編版) (開放歷史系列)》讀書筆記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圖文精編版) (開放歷史系列)》讀書筆記#

作者: Yuval Noah Harari
閱讀時長: 9 小時

這是我在微信讀書中閱讀《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圖文精編版) (開放歷史系列)》時記錄的筆記和摘錄。


第五章 史上最大騙局#

一開始,他們可能待上大約四個星期來收穫小麥。等到過了一個世代,小麥數量和面積大增,於是他們得待上五個星期,接著就是六個星期、七個星期,最後終於形成永久的村落。在整個中東地區,都能夠發現這種定居下來的證據,特別是在黎凡特地區(Levant,指地中海東部沿岸及島嶼)更是常見。從公元前 12500 年到公元前 9500 年,黎凡特曾有十分興盛的納圖芬(Natufian)文化,納圖芬人屬於狩獵採集者,以數十種野生物種維生,但永久定居在村落裡,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辛勤採集、研磨各種野生穀物。他們會蓋起石造的房舍和穀倉,儲存糧食以備不時之需,還會發明新的工具,像是發明石鐮刀收割野生小麥,再發明石杵和石臼來加以研磨。

於是,種種想讓生活變得輕鬆的努力,反而給人帶來無窮的麻煩;而且這可不是史上的最後一次。就算今天,仍然如此。有多少年輕的大学毕业生投身大企業、從事各種勞心勞力的工作,發誓要努力賺錢,好在 35 歲就退休,去從事他們真正有興趣的事業?但等他們到了 35 歲,卻發現自己背著巨額貸款,要付子女的學費,要養在高級住宅區的豪宅,每家得有兩部車,而且覺得生活裡不能沒有高級紅酒和國外的假期。他們該怎麼做?他們會放下一切,回去野外採果子挖樹根嗎?當然不可能,而是加倍努力,繼續把自己累得半死。

一開始,他們可能待上大約四個星期來收穫小麥。等到過了一個世代,小麥數量和面積大增,於是他們得待上五個星期,接著就是六個星期、七個星期,最後終於形成永久的村落。在整個中東地區,都能夠發現這種定居下來的證據,特別是在黎凡特地區(Levant,指地中海東部沿岸及島嶼)更是常見。從公元前 12500 年到公元前 9500 年,黎凡特曾有十分興盛的納圖芬(Natufian)文化,納圖芬人屬於狩獵採集者,以數十種野生物種維生,但永久定居在村落裡,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辛勤採集、研磨各種野生穀物。他們會蓋起石造的房舍和穀倉,儲存糧食以備不時之需,還會發明新的工具,像是發明石鐮刀收割野生小麥,再發明石杵和石臼來加以研磨。

於是,種種想讓生活變得輕鬆的努力,反而給人帶來無窮的麻煩;而且這可不是史上的最後一次。就算今天,仍然如此。有多少年輕的大学毕业生投身大企業、從事各種勞心勞力的工作,發誓要努力賺錢,好在 35 歲就退休,去從事他們真正有興趣的事業?但等他們到了 35 歲,卻發現自己背著巨額貸款,要付子女的學費,要養在高級住宅區的豪宅,每家得有兩部車,而且覺得生活裡不能沒有高級紅酒和國外的假期。他們該怎麼做?他們會放下一切,回去野外採果子挖樹根嗎?當然不可能,而是加倍努力,繼續把自己累得半死。


第六章 蓋起金字塔#

伏爾泰就曾說:“世界上本來就沒有神,但可別告訴我的僕人,免得他半夜偷偷把我宰了。”

“刺刀確實可以做很多事,但想安心地依靠它可是不太容易”

浪漫主義告訴我們,為了要盡量發揮潛力,就必須盡量累積不同的經驗。必須體會不同的情感,嘗試不同的關係,品嚐不同的美食,還必須學會欣賞不同風格的音樂。而其中最好的一種辦法,就是擺脫日常生活及工作,遠離熟悉的環境,前往遙遠的國度,好親身 “體驗” 不同的文化、氣味、美食和規範。我們總會不斷聽到浪漫主義的神話,告訴我們 “那次的經驗讓我眼界大開,從此整個生活都不一樣了”。

伏爾泰就曾說:“世界上本來就沒有神,但可別告訴我的僕人,免得他半夜偷偷把我宰了。”

“刺刀確實可以做很多事,但想安心地依靠它可是不太容易”

浪漫主義告訴我們,為了要盡量發揮潛力,就必須盡量累積不同的經驗。必須體會不同的情感,嘗試不同的關係,品嚐不同的美食,還必須學會欣賞不同風格的音樂。而其中最好的一種辦法,就是擺脫日常生活及工作,遠離熟悉的環境,前往遙遠的國度,好親身 “體驗” 不同的文化、氣味、美食和規範。我們總會不斷聽到浪漫主義的神話,告訴我們 “那次的經驗讓我眼界大開,從此整個生活都不一樣了”。


第七章 記憶過載#

安第斯文化的文字和蘇美爾文字大有不同,不同的程度大到有很多人甚至不認為這是一種文字。這些文字不是寫在泥板或紙張上,而是在各種顏色的繩子上打結來表示,稱為 “結繩語”(quipu)。每個結繩語的文本都有許多不同顏色的繩子,材質可能是羊毛,也可能是棉花。在每根繩子的各種位置上綁著幾個結。光是一個結繩語文本,就可能有數百條繩子、幾千個結。通過這些不同顏色、不同繩子、不同打法的結,安第斯文化就能記錄大量的數字數據,像是稅收或是財產所有的數據。42

安第斯文化的文字和蘇美爾文字大有不同,不同的程度大到有很多人甚至不認為這是一種文字。這些文字不是寫在泥板或紙張上,而是在各種顏色的繩子上打結來表示,稱為 “結繩語”(quipu)。每個結繩語的文本都有許多不同顏色的繩子,材質可能是羊毛,也可能是棉花。在每根繩子的各種位置上綁著幾個結。光是一個結繩語文本,就可能有數百條繩子、幾千個結。通過這些不同顏色、不同繩子、不同打法的結,安第斯文化就能記錄大量的數字數據,像是稅收或是財產所有的數據。42


第八章 歷史從無正義#

這樣的惡性循環可能持續幾百年甚至幾千年,讓原本只是歷史偶發事件形成的階級制度變得根深柢固。隨著時間流逝,不公不義的歧視常常只是加劇而不是改善。富者越富,而貧者越貧。教育帶來進一步的教育,而無知只會造成進一步的無知。歷史上過去的受害者,很可能會再次受害。而歷史上過去的特權分子,他們的特權也很可能依然存在。

這樣的惡性循環可能持續幾百年甚至幾千年,讓原本只是歷史偶發事件形成的階級制度變得根深柢固。隨著時間流逝,不公不義的歧視常常只是加劇而不是改善。富者越富,而貧者越貧。教育帶來進一步的教育,而無知只會造成進一步的無知。歷史上過去的受害者,很可能會再次受害。而歷史上過去的特權分子,他們的特權也很可能依然存在。


第九章 歷史的方向#

然而,合久必分只是一時,分久必合才是不變的大趨勢。

然而,合久必分只是一時,分久必合才是不變的大趨勢。


第十章 金錢的味道#

所以,可以說金錢就是一種相互信任的系統,而且還不是隨隨便便的某種系統:金錢正是有史以來最普遍也最有效的互信系統。

所以,可以說金錢就是一種相互信任的系統,而且還不是隨隨便便的某種系統:金錢正是有史以來最普遍也最有效的互信系統。


第十一章 帝國的願景#

沒有人真正知道該如何解決文化遺緒這個棘手的問題。無論採取哪一種方式,第一步就是認清這種兩難的複雜程度,知道歷史就是無法簡單分成好人和壞人兩種。當然,除非我們願意承認,自己常常就是跟著走壞人的路。

沒有人真正知道該如何解決文化遺緒這個棘手的問題。無論採取哪一種方式,第一步就是認清這種兩難的複雜程度,知道歷史就是無法簡單分成好人和壞人兩種。當然,除非我們願意承認,自己常常就是跟著走壞人的路。


第十五章 科學與帝國的聯姻#

而在塔斯馬尼亞島上的原住民,遭遇甚至更加悲慘。他們原本遺世獨立,生存繁衍長達上萬年,但在庫克抵達後短短一世紀間,就慘遭滅族,男女老幼無一倖免。歐洲殖民者起初只看上島上最肥沃富裕的地點,接著就連荒野之地也不肯放過,有組織有計劃地殺害所有原住民。最後僅存的少數人被趕到一個新教的集中營,傳教士一片好意(但心胸並不特別開明),循循善誘,希望給他們灌輸關於現代世界的生活方式。他們要塔斯馬尼亞人學習閱讀、寫作和信仰基督教,以及操練各種 “有用的技能”,像是縫補衣物和耕作。但他們拒絕學習,變得越來越憂鬱,不再願意生育後代,對生命完全放棄希望,最後終於踏上一條唯一能逃離這個科學、進步現代社會的退路:死亡。

而在塔斯馬尼亞島上的原住民,遭遇甚至更加悲慘。他們原本遺世獨立,生存繁衍長達上萬年,但在庫克抵達後短短一世紀間,就慘遭滅族,男女老幼無一倖免。歐洲殖民者起初只看上島上最肥沃富裕的地點,接著就連荒野之地也不肯放過,有組織有計劃地殺害所有原住民。最後僅存的少數人被趕到一個新教的集中營,傳教士一片好意(但心胸並不特別開明),循循善誘,希望給他們灌輸關於現代世界的生活方式。他們要塔斯馬尼亞人學習閱讀、寫作和信仰基督教,以及操練各種 “有用的技能”,像是縫補衣物和耕作。但他們拒絕學習,變得越來越憂鬱,不再願意生育後代,對生命完全放棄希望,最後終於踏上一條唯一能逃離這個科學、進步現代社會的退路:死亡。


第十六章 資本主義教條#

這聽起來就像是個巨大的龐氏騙局,不是嗎?但如果你覺得這就是騙局一場,那麼可以說整個現代經濟就只是一場騙局。這事實上並不是件詐騙案,而是另一次人類想像力的驚人發揮。真正讓銀行(以及整個經濟)得以存活甚至大发利市的,其實是我們對未來的信任。“信任” 就是世上絕大多數金錢的唯一後盾。

在這項新系統中,人類發展出 “信用” 這種金錢概念,代表著目前還不存在、只存在於想像中的貨品。正是 “信用” 的概念,讓我們能夠預支未來、打造現在。而這背後有一項基本假設,就是未來的資源肯定遠遠超過目前的資源;只要我們使用未來的收入來投資當下,就會帶來許多全新而美好的商機。

商業看起來就像一場零和遊戲。開了一家麵包店之後,確實可能會取得利潤,但一定是因為搶了隔壁麵包店的利益。如果威尼斯蓬勃發展,一定是搶了熱那亞的資源。如果英國國王錢財滾滾,一定是瘦了法國國王的荷包。整個世界就像是一塊大餅,切法各有不同,但總之就只有一個餅,不可能變得更大。

這其實是種雙輸的局面。因為信用有限,想要籌資創業就難上加難。因為創業停滯,經濟就不會成長。因為經濟沒有成長,大家就認為經濟不可能成長,即使是手上確實有資金的人,也不願意提供信用貸款給別人。於是,對於經濟停滯的預期,就確實造成了經濟停滯的結果。

亞當・斯密提出了以下的創新論述:如果地主、織工或鞋匠賺得的利潤高於養家糊口基本所需,就會雇用更多助手,好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利潤。利潤越高,能雇的助手也越多。由此可見,民間企業的獲利正是社會整體財富和繁榮的基礎。

然而,亞當・斯密明確提出:人類全體財富的基礎,就在於希望增加個人利潤的自私心理。這一點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最革命性的概念,而且還不只是從經濟的角度,也包括道德和政治的角度。他其實告訴我們:貪婪是好的,而且我們讓自己過得好的時候,不只是自己得利,還能讓他人受益。“利己” 就是 “利他”。

應該把利潤拿出來,繼續投資生產。這樣一來,才能帶來更多的利潤再重新投入生產,再帶來更多的利潤,如此不斷循環。所謂投資可以分成很多種:擴建工廠、從事科學研究、開發新產品。但不論如何,重點就是要增加產量,轉為更多的利潤。在新的資本主義教條裡,最神聖的開宗明義第一條就是:“生產的利潤,必須再投資於提高產量。”

在過去幾年裡,我們看到銀行和政府瘋狂地印鈔票。每個人都擔心經濟危機會讓經濟停滯、不再成長,於是他們就這樣無中生有地印了數萬億的美元、歐元和日元,讓金融體系裡憑空出現一大筆便宜信貸,只盼望著科學家、技術人員和工程師能夠在經濟泡沫破滅之前,設法想出得以力挽狂瀾的創世發明或發現。一切指望,就在於那些實驗室裡的人。像是生物科技、納米科技的新發現,就可能創造出全新的產業,帶來龐大的利潤,於是就能拿來打平那些銀行和政府從 2008 年以來虛擬創造出的幾萬億數字。而如果實驗室的腳步不敵泡沫破滅的速度,可以想見經濟前景就會令人十分擔憂。

信貸資助新發現,新發現帶來殖民地,殖民地帶來利潤,利潤建立起信任,信任轉化為更多的信貸。

這聽起來就像是個巨大的龐氏騙局,不是嗎?但如果你覺得這就是騙局一場,那麼可以說整個現代經濟就只是一場騙局。這事實上並不是件詐騙案,而是另一次人類想像力的驚人發揮。真正讓銀行(以及整個經濟)得以存活甚至大发利市的,其實是我們對未來的信任。“信任” 就是世上絕大多數金錢的唯一後盾。

在這項新系統中,人類發展出 “信用” 這種金錢概念,代表著目前還不存在、只存在於想像中的貨品。正是 “信用” 的概念,讓我們能夠預支未來、打造現在。而這背後有一項基本假設,就是未來的資源肯定遠遠超過目前的資源;只要我們使用未來的收入來投資當下,就會帶來許多全新而美好的商機。

商業看起來就像一場零和遊戲。開了一家麵包店之後,確實可能會取得利潤,但一定是因為搶了隔壁麵包店的利益。如果威尼斯蓬勃發展,一定是搶了熱那亞的資源。如果英國國王錢財滾滾,一定是瘦了法國國王的荷包。整個世界就像是一塊大餅,切法各有不同,但總之就只有一個餅,不可能變得更大。

這其實是種雙輸的局面。因為信用有限,想要籌資創業就難上加難。因為創業停滯,經濟就不會成長。因為經濟沒有成長,大家就認為經濟不可能成長,即使是手上確實有資金的人,也不願意提供信用貸款給別人。於是,對於經濟停滯的預期,就確實造成了經濟停滯的結果。

亞當・斯密提出了以下的創新論述:如果地主、織工或鞋匠賺得的利潤高於養家糊口基本所需,就會雇用更多助手,好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利潤。利潤越高,能雇的助手也越多。由此可見,民間企業的獲利正是社會整體財富和繁榮的基礎。

然而,亞當・斯密明確提出:人類全體財富的基礎,就在於希望增加個人利潤的自私心理。這一點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最革命性的概念,而且還不只是從經濟的角度,也包括道德和政治的角度。他其實告訴我們:貪婪是好的,而且我們讓自己過得好的時候,不只是自己得利,還能讓他人受益。“利己” 就是 “利他”。

應該把利潤拿出來,繼續投資生產。這樣一來,才能帶來更多的利潤再重新投入生產,再帶來更多的利潤,如此不斷循環。所謂投資可以分成很多種:擴建工廠、從事科學研究、開發新產品。但不論如何,重點就是要增加產量,轉為更多的利潤。在新的資本主義教條裡,最神聖的開宗明義第一條就是:“生產的利潤,必須再投資於提高產量。”

在過去幾年裡,我們看到銀行和政府瘋狂地印鈔票。每個人都擔心經濟危機會讓經濟停滯、不再成長,於是他們就這樣無中生有地印了數萬億的美元、歐元和日元,讓金融體系裡憑空出現一大筆便宜信貸,只盼望著科學家、技術人員和工程師能夠在經濟泡沫破滅之前,設法想出得以力挽狂瀾的創世發明或發現。一切指望,就在於那些實驗室裡的人。像是生物科技、納米科技的新發現,就可能創造出全新的產業,帶來龐大的利潤,於是就能拿來打平那些銀行和政府從 2008 年以來虛擬創造出的幾萬億數字。而如果實驗室的腳步不敵泡沫破滅的速度,可以想見經濟前景就會令人十分擔憂。

信貸資助新發現,新發現帶來殖民地,殖民地帶來利潤,利潤建立起信任,信任轉化為更多的信貸。


第十七章 工業的巨輪#

在工業革命之前,人類的能源市場幾乎完全只能靠植物。這就像是住在一個容量每年 3000 艾焦的水庫旁邊,想辦法盡可能多抽一點水出來。然而,這裡有個明確的總容量。但到了工業革命時期,人類發現能用的能源不是一個水庫,而是一整片海洋,容量可能有幾千億艾焦。我們唯一需要的,只是個更好的抽水泵罷了。

在工業革命之前,人類的能源市場幾乎完全只能靠植物。這就像是住在一個容量每年 3000 艾焦的水庫旁邊,想辦法盡可能多抽一點水出來。然而,這裡有個明確的總容量。但到了工業革命時期,人類發現能用的能源不是一個水庫,而是一整片海洋,容量可能有幾千億艾焦。我們唯一需要的,只是個更好的抽水泵罷了。


第十九章 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這樣一來,我們就得考慮一種可能性。雖然過去兩個世紀間人類在物質條件上有了大幅改善,但因為家庭崩潰、社會失調,所以兩者的作用很可能互相抵消。如果真是如此,現在的人並不見得比 1800 年更快樂。甚至是我們現在如此看重的 “自由”,也可能是讓我們不那麼快樂的原因。雖然我們可以自己選擇另一半、選擇朋友、選擇鄰居,但他們也可以選擇離開我們。現代社會每個人都擁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能夠決定自己要走哪條路,但也讓我們越來越難真正信守承諾、不離不棄。於是,社群和家庭的凝聚力下降而解體,這個世界讓我們感到越來越孤獨。

講到這套生物學理論,最能抓到精髓的就是著名的新世紀(New Age)口號:“快樂來自內心。” 金錢、社會地位、整形手術、豪宅、握有大權的職位,這些都不會給你帶來快樂。想要有長期的快樂,只能靠血清素、多巴胺和催產素。112

正如尼采所言,只要有了活下去的理由,幾乎什麼都能夠忍受。生活有意義,就算在困境中也能甘之如饴;生活無意義,就算在順境中也度日如年。

卢梭的說法稱得上是經典:“我覺得好的,就是好的。我覺得壞的,就是壞的。”

DNA 就像撒旦,用一些稍縱即逝的快樂作為引誘,令人为之臣服。

根據佛教的觀點,大多數人太看重自己的感受,以為快感就是快樂,不愉悅的感受就是受苦。於是,人類就渴望能有快感,並希望避免不愉悅的感受。然而,這是大大的誤解。事實是,人類的主觀感受沒有任何實質或意義。主觀感受就只是一種電光石火的波動,每個瞬間都在改變,就像海浪一樣。不論你感受到的是快感或不快,覺得生命是否有著意義,這都只是一瞬間的波動而已。

人想要離苦得樂,就必須了解自己所有的主觀感受都只是一瞬間的波動,而且別再追求某種感受。如此一來,雖然感受疼痛,但不再感到悲慘;雖然愉悅,但不再干擾心靈的平靜。於是,心靈變得一片澄明、自在。這樣產生的心靈平靜力量強大,那些窮極一生瘋狂追求愉悅心情的人完全難以想像。這就像是有人已經在海灘上站了數十年,總是想抓住 “好的海浪”,讓這些海浪永遠留下來,同時又想躲開某些 “壞的海浪”,希望這些海浪永遠別靠近。就這樣一天又一天,這個人站在海灘上徒勞無功,被自己累得幾近發瘋。最後終於氣力用盡,瘫坐在海灘上,讓海浪就這樣自由來去。忽然發現,這樣多麼平靜啊!

佛教給我們的建議是,除了別再追求外在成就之外,同時也別再追求那些感覺良好的心理感受了。

這樣一來,我們就得考慮一種可能性。雖然過去兩個世紀間人類在物質條件上有了大幅改善,但因為家庭崩潰、社會失調,所以兩者的作用很可能互相抵消。如果真是如此,現在的人並不見得比 1800 年更快樂。甚至是我們現在如此看重的 “自由”,也可能是讓我們不那麼快樂的原因。雖然我們可以自己選擇另一半、選擇朋友、選擇鄰居,但他們也可以選擇離開我們。現代社會每個人都擁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能夠決定自己要走哪條路,但也讓我們越來越難真正信守承諾、不離不棄。於是,社群和家庭的凝聚力下降而解體,這個世界讓我們感到越來越孤獨。

講到這套生物學理論,最能抓到精髓的就是著名的新世紀(New Age)口號:“快樂來自內心。” 金錢、社會地位、整形手術、豪宅、握有大權的職位,這些都不會給你帶來快樂。想要有長期的快樂,只能靠血清素、多巴胺和催產素。112

正如尼采所言,只要有了活下去的理由,幾乎什麼都能夠忍受。生活有意義,就算在困境中也能甘之如饴;生活無意義,就算在順境中也度日如年。

卢梭的說法稱得上是經典:“我覺得好的,就是好的。我覺得壞的,就是壞的。”

DNA 就像撒旦,用一些稍縱即逝的快樂作為引誘,令人为之臣服。

根據佛教的觀點,大多數人太看重自己的感受,以為快感就是快樂,不愉悅的感受就是受苦。於是,人類就渴望能有快感,並希望避免不愉悅的感受。然而,這是大大的誤解。事實是,人類的主觀感受沒有任何實質或意義。主觀感受就只是一種電光石火的波動,每個瞬間都在改變,就像海浪一樣。不論你感受到的是快感或不快,覺得生命是否有著意義,這都只是一瞬間的波動而已。

人想要離苦得樂,就必須了解自己所有的主觀感受都只是一瞬間的波動,而且別再追求某種感受。如此一來,雖然感受疼痛,但不再感到悲慘;雖然愉悅,但不再干擾心靈的平靜。於是,心靈變得一片澄明、自在。這樣產生的心靈平靜力量強大,那些窮極一生瘋狂追求愉悅心情的人完全難以想像。這就像是有人已經在海灘上站了數十年,總是想抓住 “好的海浪”,讓這些海浪永遠留下來,同時又想躲開某些 “壞的海浪”,希望這些海浪永遠別靠近。就這樣一天又一天,這個人站在海灘上徒勞無功,被自己累得幾近發瘋。最後終於氣力用盡,瘫坐在海灘上,讓海浪就這樣自由來去。忽然發現,這樣多麼平靜啊!

佛教給我們的建議是,除了別再追求外在成就之外,同時也別再追求那些感覺良好的心理感受了。


第二十章 智人末日#

全世界的生物學家現在都正在與智能設計這場風潮相對抗。智慧設計反對所有我們在學校裡學到的達爾文演化論,而且認為既然生物如此複雜各異,想必是有某個創造者,從一開始就想好了所有的生物細節。生物學家說對了過去,但諷刺的是,講到未來,有可能智能設計才是對的。

有三種方式可能讓智慧設計取代自然選擇:生物工程(biological engineering)、仿生工程(cyborg engineering)與無機生命(inorganic life)工程。

全世界的生物學家現在都正在與智能設計這場風潮相對抗。智慧設計反對所有我們在學校裡學到的達爾文演化論,而且認為既然生物如此複雜各異,想必是有某個創造者,從一開始就想好了所有的生物細節。生物學家說對了過去,但諷刺的是,講到未來,有可能智能設計才是對的。

有三種方式可能讓智慧設計取代自然選擇:生物工程(biological engineering)、仿生工程(cyborg engineering)與無機生命(inorganic life)工程。


本文由 WeRead-xLog 同步工具自動生成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