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重新發現商業與未來》讀書筆記#
作者: 薩提亞・納德拉
閱讀時長: 2 小時
這是我在微信讀書中閱讀《刷新:重新發現商業與未來》時記錄的筆記和摘錄。
04 文化復興#
他告訴我,你必須堅信一點,那就是天空是極限,沒有什麼可以限制你。你必須努力 —— 不是為了不斷升遷,而是去做重要的工作。憑著事後覺悟,我現在明白,一個感覺自己是局外人的人也可以取得成功,但需要兩個條件:一是開明的管理,二是盡職盡責的員工。經理要有高要求,但同時也要有同理心,懂得如何激勵員工。同樣,員工要埋頭苦幹、努力工作,但他們也有權利要求承擔更大的責任和得到更高的認可。這之間必須達到平衡。
他告訴我,你必須堅信一點,那就是天空是極限,沒有什麼可以限制你。你必須努力 —— 不是為了不斷升遷,而是去做重要的工作。憑著事後覺悟,我現在明白,一個感覺自己是局外人的人也可以取得成功,但需要兩個條件:一是開明的管理,二是盡職盡責的員工。經理要有高要求,但同時也要有同理心,懂得如何激勵員工。同樣,員工要埋頭苦幹、努力工作,但他們也有權利要求承擔更大的責任和得到更高的認可。這之間必須達到平衡。
06 超越雲端#
但要真正採取行動,還必須滿足我們的 “3C” 原則 —— 我們是否有振奮人心的概念(concept)?我們是否有成功所需的能力(capability)?我們是否具備擁抱這些新想法和新方法的文化(culture)?
若知為何而生,遂可納受一切。
你正在穿越另一個維度,不僅是視覺和聲音的維度,還是心靈的維度。進入一片奇妙的土地,它的邊界取決於你的想像力。那就是前方的路標 —— 你的下一站,暮光之城。
但要真正採取行動,還必須滿足我們的 “3C” 原則 —— 我們是否有振奮人心的概念(concept)?我們是否有成功所需的能力(capability)?我們是否具備擁抱這些新想法和新方法的文化(culture)?
若知為何而生,遂可納受一切。
你正在穿越另一個維度,不僅是視覺和聲音的維度,還是心靈的維度。進入一片奇妙的土地,它的邊界取決於你的想像力。那就是前方的路標 —— 你的下一站,暮光之城。
07 信任等式#
信任但要核實
曾獲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斯(Douglass North)研究過這個問題。他發現,僅憑科技創新不足以推動經濟取得成功,法院等公正地執行合約的法律工具必不可少。除此之外,還有什麼辦法能確保隨便某個軍閥般的人物不會搶走你的財產?區分現代人類和穴居人的是信任。
信任但要核實
曾獲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斯(Douglass North)研究過這個問題。他發現,僅憑科技創新不足以推動經濟取得成功,法院等公正地執行合約的法律工具必不可少。除此之外,還有什麼辦法能確保隨便某個軍閥般的人物不會搶走你的財產?區分現代人類和穴居人的是信任。
08 人與機器的未來#
計算機先驅艾倫・凱(Alan Kay)則表示:“預測未來的最好方法就是創造未來。”
小說家裘帕・拉希里(Jhumpa Lahiri)在一次採訪中被問及,為什麼她擁有如此特別的英語文采,新作品卻要使用她的第三語言意大利語來寫,她回答說:“繼續尋找,這不就是創造力的要義嗎?”
計算機先驅艾倫・凱(Alan Kay)則表示:“預測未來的最好方法就是創造未來。”
小說家裘帕・拉希里(Jhumpa Lahiri)在一次採訪中被問及,為什麼她擁有如此特別的英語文采,新作品卻要使用她的第三語言意大利語來寫,她回答說:“繼續尋找,這不就是創造力的要義嗎?”
09 實現人人獲益的經濟增長#
明和經濟學家巴特・霍比金(Bart Hobijn)花了好幾年時間製作了 “科技跨國普及史”(CHAT)數據集,研究了 161 個國家採用從蒸汽機到個人計算機等 104 項技術的時間框架。結果發現,各國平均在一項新技術發明後 45 年才會採用這種技術,儘管這種滯後幅度近年來有所縮短。根據這項分析,科明認為富國和窮國之間的差異很大程度上源自他們採用工業技術的速度。但他表示,使用新技術時的強度同樣很重要。即便有的國家採用新技術時有些緩慢,但最終仍有可能迎頭趕上,真正創造經濟機會的是它們使用技術的強度 —— 而不是單純獲得這種技術。這些國家究竟是將技術束之高閣,還是對勞動力展開有針對性的培訓,讓他們創造最大的生產率?這就是強度。“問題不只是技術何時到來,還在於使用技術的強度。” 科明教授告訴我。
遺憾的是,在許多發展水平欠佳的地方,公眾和個體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吸引矽谷公司,而不是培育當地的科技企業家。發展中國家的成功企業家經常告訴我,他們甚至不能與他們的總統或總理會面。然而,這些國家的領導人卻經常會見像我這樣的西方企業首席執行官,尋求短期的外商直接投資。
康納德的結論是,不平等最終會給每個人都帶來更快的增長和更大的繁榮。投資者在等待好的想法,這也就導致他們自己對受過適當訓練的人才產生了需求,希望通過這些人才把想法成功商業化。他認為增長面臨兩個制約因素:一個是經濟體承受風險的能力和意願,另一個是尋找經過適當訓練而且有積極性的人才。但是,過度的不平等也會引發負面效果,導致很多人的積極性降低。當人們幹得更多卻賺得更少時,會發生什麼情況?這會令人沮喪,導致許多人不再那麼努力,放棄創辦或擴大企業的夢想,甚至完全離開勞動力市場。這還會削弱經濟的整體活力。對像我們這樣的企業來說,這意味著我們的全球客戶在能夠提高其生產率的新興技術上投入的花費有所減少。這就是當今的現狀。在基尼係數 45 度的完美角度下有一條下垂的線,代表著日益嚴重的不平等狀況。我希望避開馬克思所說的 “晚期資本主義” 的陷阱 —— 在這個理論時期,經濟增長和利潤都會衰竭 —— 回到早期資本主義所享受的豐厚回報。但如何才能做到?多數國家的首腦也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
就技術而言,我認為全世界所有地區 —— 一個國家、一個縣或者一個社區 —— 的全局最大值就是引入最新的世界級技術,促進所在國家或地區的創業者進行創新和成長,在這個社區的各領域、各部門深度推動這些創新技術的出口和在本地的消費。換句話說,應該聚焦在增加價值和擴大技術的使用範圍上,從而為越來越多的公民創造紅利和機會。這意味著,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每個地區都必須利用新的技術投入來發展具有比較經濟優勢的行業。商業領袖和政策制定者應該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們有什麼其他人沒有的東西?我們如何才能將這種獨特的優勢轉化為增長來源和所有人的財富?
教育加創新,廣泛應用於整個經濟,尤其是那些具備比較優勢的國家或地區,再乘以科技使用強度,久而久之,就會產生經濟增長和生產力。
相信,解決經濟衝擊的唯一辦法,就是確保我們不僅要為走出大學和其他高等教育項目的人提供技能培訓,還要為那些正在因為自動化失去工作的人提供培訓。從 GDP 中拿出一定比例來提升科技能力的國家將會看到回報。
阿西莫格魯這樣總結道:“儘管自動化傾向於減少就業以及人力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但創造更複雜的任務卻有相反的效果。” 歷史上,新一代的工人和更加複雜的新任務都源自尖端科技。阿西莫格魯接著說:“創造複雜的新任務總能增加工資、就業和勞動力比重。” 但是,在自動化創造新的勞動密集型任務之前,技術變革將率先拉低就業。我們需要一條均衡的增長道路。我們需要為這個人工智能和自動化時代發明一種新的社會契約,促進個體勞動力 —— 他的技能、工資、使命感和滿足感 —— 與資本回報之間的平衡。
後記#
之前的全球經濟增速大約是 4%,現在大約是 2%,所以我們需要有一些新的科技突破,才能讓增速回到 20 世紀的水平。混合現實、人工智能和量子計算將成為創造新的經濟盈餘的突破點,但同時它們也會衝擊勞動力隊伍,讓一些我們今天認為理所當然的工作崗位消失無蹤。有人認為機器人將會接管所有工作,但是這種所謂的 “勞動合成” 觀點,即工作崗位的數量是有限的,歷來都被證明是不正確的。社會需要的只是不同類型的勞動力。人類可以提供機器無法實現的價值。當人工智能越來越多的時候,真正的智能、真正的同理心和真實的常識將會是稀缺品。新的工作崗位不僅需要員工懂得如何操作機器,也是以獨特的人類秉性為基礎的。
之前的全球經濟增速大約是 4%,現在大約是 2%,所以我們需要有一些新的科技突破,才能讓增速回到 20 世紀的水平。混合現實、人工智能和量子計算將成為創造新的經濟盈餘的突破點,但同時它們也會衝擊勞動力隊伍,讓一些我們今天認為理所當然的工作崗位消失無蹤。有人認為機器人將會接管所有工作,但是這種所謂的 “勞動合成” 觀點,即工作崗位的數量是有限的,歷來都被證明是不正確的。社會需要的只是不同類型的勞動力。人類可以提供機器無法實現的價值。當人工智能越來越多的時候,真正的智能、真正的同理心和真實的常識將會是稀缺品。新的工作崗位不僅需要員工懂得如何操作機器,也是以獨特的人類秉性為基礎的。
本文由 WeRead-xLog 同步工具自動生成